古训如风德润身 修养若兰留香远
——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总校举行第七周升旗仪式
2023-10-09


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礼仪之邦的美誉。从孔融让梨到黄香温席,从六尺巷到礼让街……无不让人称道,中国“礼”的基因薪火相传。修养是独属于中华文化语境下的,由道家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词汇。它体现在人的言谈举止,待人接物的礼仪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上。对于礼为何物,可以这样阐述: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,无需提醒的自觉,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,为他人着想的善良。10月9日上午,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总校举行了“古训如风德润身,修养若兰留香远”主题升旗仪式。
7时50分,升旗手精神抖擞的走上国旗台,伴随着雄壮嘹亮的国歌响起,五星红旗在晨曦中迎风飘扬在学校上空。礼毕,师生齐颂校训“走文武双全强者成才之路,做独立奋进保家卫国之人”。初三一班学生张灵灵发表国旗下讲话。







各位领导,老师,教练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
今天,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:<树爱国之心,尽爱国之责,行爱国之举。迎着初升的太阳,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,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天空,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周。此时此刻,我们都会无比自豪,无尚骄傲!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,我们都无限热爱我们的祖国!我们向国旗行礼,我们高唱国歌,这是发自内心的浓浓爱国情。
我们时刻要牢记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,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爱国之心是一种责任和担当, 也是一种感恩和敬畏。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,我们要倍加珍惜,不忘历史,感恩先烈,敬畏革命精神. 而作为学生的我们,爱国要从爱学习做起,用心上好每一节课,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。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友爱的双手,向取得成绩的同学说一声真诚的祝福。主动去拾起一片垃圾,主动关上哗哗流水的水龙头,主动去制止破坏公物的行为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,做文明学生,管住我们的口,不随地吐痰;管住我们的手,不乱扔垃圾;管住我们的脚,不践踏花草。共同建设一个宁静、有序、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。
同学们,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,珍惜学习的机会,我们应该发扬中华美德,学会宽容、以礼待人、遵纪守法、孝敬父母长辈,学会感恩……让自己成为一个珍惜光阴、热爱学习的人,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,一个值得老师信赖,能让父母放心的人,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,努力吧!
演讲完毕!
初三一班:张灵灵
2023年10月9日
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总部教学区政教处长王晓艳女士发表“学校安全教育”主题讲话。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、教练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
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:古训如风德润身,修养若兰留香远。
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礼仪之邦的美誉。从孔融让梨,到黄香温席,从六尺巷到礼让街……无不让人称道,中国“礼”的基因薪火相传。在《孟子·离娄下》中有这样的一句话: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修养是独属于中华文化语境下的,由道家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词汇。它体现在人的言谈举止,待人接物的礼仪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上。对于礼为何物,向校长也经常给我们这样阐述: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,无需提醒的自觉,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,为他人着想的善良。
古时大家席地而坐。孔子授课时,大家都坐在席子上。有一次孔子讲课时,叫曾子回答问题。曾子站起来,垂下双手,毕恭毕敬的回答孔子的提问。此举为了表达曾子对老师的尊重。曾子避席,是为“敬师之礼。“礼”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,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。人无礼则不生,好礼、有礼、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,让我们讲礼仪,修昭质,让古训如同春风滋润我们的身心。
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,修养在如今的中国也有了不同的体现和阐释。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政府强调人的素质本位,提高国民素质也被定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,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素质现代化水平的提升。立足新时代,全国教育大会上,党强调“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”,把“品德修养”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。“德智体美劳”全面发展,“德”是摆在第一位的,需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引导新一代健康成长的价值导向。
那么,同学们,作为北少学子的我们该如何讲文明,做有修养的北少人呢?
做文明北少学子,要尽量将修养体现在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,比如在上课铃声响后,自觉坐姿端正等待老师上课,宣布上课后,自觉起立向老师问好,有时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偶遇时,可以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;在和同学的日常相处上,对于同学遇到的困难,学习上暂时的落后,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。将尊重和修养贯彻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,不对同学的衣着、相貌、体态评头论足,更不能给同学起侮辱性的绰号,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。
此外,在维护校园环境方面,平日留心保持校园整洁,不在教室、楼道、操场乱扔纸屑、果皮、不随地吐痰、不乱倒垃圾。注意不在黑板、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、乱画、乱抹、乱刻,爱护学校公共财物、花草树木,节约用水用电。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,不乱拥挤,要爱惜粮食,不乱倒剩菜剩饭。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,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,更是代表着一中学子的修养水平。
另一方面,修养的意义又不仅仅在于个人,对学校,而是对整个国家,乃至社会的影响。一个人良好的修养对周围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穷的,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营造良好的个人风气,就能推动,校风,民风,乃至社风的改善。躬逢盛世,我们应结合中华传统美德的“古风”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“世风”,涵养好自身的道德修养,推动形成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,使每一个青年人成为国家发展、民族进步、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。以千千万万个青年人好风气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。
有自身文明修养之正,才有民风淳,国风清。如《淮南子》所言:“兰生幽谷, 不为莫服而不芳,舟在江海,不为莫乘而不浮,君子行义,不为莫知而止休。”让我们以古训润身,涵养如兰之修养,扣好价值观养成的扣子,构筑起滋润修养、培育灵魂的精神家园。
武术文化周考评颁奖仪式

上周各文化班级在卫生量化考评中获得先进的班级上台领奖,他们是,
二年级 陈琪老师
五年级 薛丽老师
六年级(1)班李燕霞老师
高一年级 白昀老师
初三(2)王亚楠老师
高二年级 陈光老师
北少总部教学区教务处副处长李艳艳女士为获得先进的班级颁奖。

希望获得奖励的班级再接再厉,没有获得奖励班级力争上游,争取下次在领奖台上看到你们的身影。
有自身文明修养之正,才有民风淳,国风清。如《淮南子》所言:“兰生幽谷, 不为莫服而不芳,舟在江海,不为莫乘而不浮,君子行义,不为莫知而止休。”让我们以古训润身,涵养如兰之修养,扣好价值观养成的扣子,构筑起滋润修养、培育灵魂的精神家园。




|